首页 > 新闻 > 访谈 > > 章惠生:新城发展竞争力是产业、生态融合

[]章惠生:新城发展竞争力是产业、生态融合

查看: | 2014-01-21 13:28:42|发布者:

章惠生:新城发展竞争力是产业、生态融合 新城在时下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单单以上海为例,就曾经提出过诸如一城九镇、卫星城等新城概念。不过,不是每个新城都是成功案例,中国的新城建设中,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硬件和规划布局很好,但人气寥寥。 我

  章惠生:新城发展竞争力是产业、生态融合

  新城在时下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单单以上海为例,就曾经提出过诸如“一城九镇”、“卫星城”等新城概念。不过,不是每个新城都是成功案例,中国的新城建设中,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硬件和规划布局很好,但人气寥寥。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新城?新城的发展如何才能合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章惠生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发展和产业发展二者良性必须互动。”

  

\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章惠生

  中国房地产报:您认为我们现在的新城布局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从区域上说哪些地方更适合建设新城?

  章惠生: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依托大城市,发展一批中小城市。60%的发展是按照城市与生俱来的禀赋有规律形成的城市,也有40%是人为地发展城市。一个省份80%的城市建设用地都集中省会,县以下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建设用地的指标只有不到5%,上海市区的资产投资和机会占到80%以上,所以我们需要把机会适当地往下平移,我们也需要把这种过剩产能转向内陆建设。

  我们368个县级建制市,50个地级区划、1580多个县级行政划分的中心城镇,162个地级建制市,大致可以划归中小城市进行规划发展。从新的中小城市来说,东部地区的特大镇、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大城市郊区的重点镇,一些边境口岸重点小城镇,都可以进行中小城市的培育与发展。但做事情需要掌握好“度”和“规律”。

  中国房地产报:在新型城镇化阶段,怎么去协调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章惠生: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出产业促进城镇化,这包括各个地方延续“单纯追求GDP”时期的亲资本政策,这种思路仍然是在延续着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所以很多地方一提城镇化,立刻就说要产业引领才能实现城镇化,其实仍然带有工业文明时代在亲资本的制度遗留问题。

  比如浙南,已经出现产业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入不敷出。再看内地,有些地方的开发区效果并不好,不仅收益在微笑曲线的底端,而且相当多沿海流入的企业本来就是冲着圈地套现来的。假借投资办企业的名义,圈地到银行套取现金之后“老板跑路”,现在各地政府仍然沿着一百多年来工业文明的思路,强调产业引领的城镇化,这显然需要调整。再看看雾霭天气,所以我们的思维要转变,现在还说用工业发展城市,是非常土的做法,但我也是非常反对和痛恨类似于鄂尔多斯空城现象,这种浪费城市资源的做法,我觉得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中国房地产报:您如何理解生态城镇化?

  章惠生:我们近代的城市化,本源于工业化阶段产业资本集中所客观需求的规模化和它所派生的制度,现在各级政府要把产业集群和城市带叠加在一起,那也是因为工业化内生的需要就是规模化、集约化,还得推行标准化。

  城市本来就是一个自然过程,当我们强行把城市搞成工业化的方式时,城市自身的反抗就是制造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食品不安全。

  最终我们所有人都身受其害,当我们过度把资本向城市集中的时候,一定同步集中了过量的风险。过量的风险转化成周期危机爆发,往往是向人类转嫁危机代价,这样城市的发展无法软着陆。所以我们看到十八大三中全会在文件中特别强调城乡一体化,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www.zhongfang.org.cn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中房商学院 原创,本文地址:http://www.zhongfang.org.cn/fangtan/4310.html


推荐文章

更多

    名称:中房商学院



    微信号:zfxedu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关注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