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问题点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问题点

查看: | 2013-03-24 21:01:31|发布者:

多年来,房地产价格成为政府和社会最纠结的问题之一。调与不调都是问题点,政策“多动”,居民“多怨”。受益者不吭声,受损者没人问,发声最大的人其实也没有说实话。
    多年来,房地产价格成为政府和社会最纠结的问题之一。调与不调都是问题点,政策“多动”,居民“多怨”。受益者不吭声,受损者没人问,发声最大的人其实也没有说实话(真正的实话是:“我买之前房价要低,我买之后房价要涨”)。政府也很困惑:“出台了那么多政策,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人们却越来越不满意?还不得不承认‘误伤’了不少人。”百姓不乐意,政府为难。一下几点是将要阐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问题点。
 
  第一:房地产调控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
  政府调控房地产当然是出于善良的愿望:把房价压住,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同时,政府还力图提供更多公租房、廉租房、限价房、福利房等。用心良苦,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每次宣布调控政策出台,立即导致抢购房、抢过户,推动量价齐升,租金上涨;政策实施后,房价可以在新的较高价格平台上稳定一段时期,但随后会再度形成上涨趋势。于是,再次宣布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又是一轮抢购房、抢过户,推动量价齐升,租金上涨;政策实施后价格又在新的更高平台上稳定一时,然后再次出现上涨压力。政府又考虑出台新政,如此周而复始。这种恶性的循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调控政策原本希望能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买房成本,结果却使他们的实际购房成本越来越高。因为,调控房价的主要政策工具是不断加大交易成本,结果是大部分成本均由买方承担:价格和税费不断提高。买房者负担越来越重,岂不怨声载道!调控政策原本希望使低收入者获益,结果却使真正的低收入者的居住成本越来越高——每一次限制性调控措施的实际效应都使租金价格大幅度上升。房价没有打下来,租金明显推上去。而大多数低收入者是租房居住的!
       调控政策的“打击”对象说是“炒房者”。但具体措施就像是为了打击混在人群中的“盗贼”,直接向人群开枪扫射。不知道能否击中“盗贼”,但“误伤”是绝对避免不了的!
 
  第二:房地产调控政策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房地产既是一种财产,又是满足居住消费的物质条件。如果要解决社会财产拥有问题,政策着力点是谁拥有房地产的产权(买得起产权);而如果要解决满足居住消费的问题,则政策着力点是让所有的居民能够有房居住,或者是要让建好的房子尽可能地住进人。那么,房地产调控政策是要解决财产拥有问题还是满足居住消费的问题呢? 
  其实,当房租不断上涨时,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就更高,因而房价上涨的基础就被进一步夯实和推高。因为资产价值(房价)归根结底是以消费价值(租金)为基础的。所以,租金上涨的社会福利代价是相当高的。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际效应是:以低收入者承担代价为条件(减少出租房供应量),来援助中等收入者购房(稳定和降低房价)。其实,这样的政策即使成功,中等收入者也未必满意,因为他们只是在购房前希望房价降低,一旦购房后就希望房价上升了!也就是说,无论十年来的房地产调控是否有成效,调控政策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是低收入的租房人。凡是买了房的人倒并没有吃什么亏,尽管他们嫌房价太贵。
 
  第三: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调控对象应该是谁?
  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造房最多、最快的国家,住房供应量大幅度增长,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翻了两番,达到30平方米以上。应该说,从实际供应量来说,满足居住的条件和能力极大地改善。只要让所有的房屋中都住进人,并不存在解决居住问题的很大困难。
  问题的症结是:盖了那么多的房子,却有许多房子空置而无人居住,并没有成为有效供应。而政府却以为可以压低房价让中等收入者买得起房;同时又努力建造大量的廉租房、公租房来安排低收入者居住。其实,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调动市场供应的力量,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对于满足居民拥有房地产财富的欲望,政府是根本无力解决的;而对于满足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要,政府也难以独担责任,必须调动社会力量。
www.zhongfang.org.cn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中房商学院 原创,本文地址:http://www.zhongfang.org.cn/hangye/2521.html


推荐文章

更多

    名称:中房商学院



    微信号:zfxedu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关注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