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说,过去五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五年内建成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改造棚户区1200多万户。报告同时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结论值得商榷。最近又出台了新国五条表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还没有达到,国家房地产调控更大的毛病是有几个怪圈,第一是调控后暂时降温,马上又升温,升温又再调控,然后又暂时降温。第二是房价上涨的幅度总是超过工资收入上涨的幅度,老百姓的感受和政府数字有差别。第三是,每次调控后,下一波房价上涨的势头反而更加猛烈,这说明确实有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被房地产调控政策解决。
其次,另笔者感到非常质疑的一个问题,房价过快上涨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从中央到地方其实没有一套指标来衡量什么才算是房价上涨平稳,什么叫做过快上涨,这个过快是跟工资上涨的幅度相比,还是跟GDP的增长相比。这都反映了现在房地产调控里还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结构性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需要深入探索,调整未来的政策。
笔者认为,“稳定房价”是房地产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正如报告里所说,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是最关键的。无论是从2010年的国十一条、还是现在的新国五条,似乎总是在遏制这个需求,但是老百姓的需求是多层面的,比如有基本的住房需求、有改善性需求、有投资需求,用“一刀切”的办法来遏制这些需求有很大问题。
笔者有几个建议,第一要建立房价的责任制,就是规定房价什么样的涨幅是合理的。第二,遏制房地产要从改善供给、增加供给的角度出发,因为随着城镇化的进展,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的改善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老百姓的财富不断增长,要投资,要分散,些人买房子作为一个财富储存手段也是正常的,不应该打击。
现在的房地产调控可能有一个误区:过多依赖打压需求和遏制需求,而在供给的增长和供给结构的改善方面用力还不够,比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长效机制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而不仅仅是建立一个问责制。
最近有网友认为,从最近刚刚出台的国五条对于调控房地产是有保有压的,比如会保刚性需求,但是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会出现一些调控方法。而在保障房方面,今年保障房基本要建成74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这组数字低于去年和前年。
对此,笔者认为要分开看刚性需求,高收入阶层的刚性需求和一般老百姓的刚性需求是不一样的,保障房安居工程解决的是低收入老百姓的刚性需求,所以首先要“摸清家底”,了解全国究竟有多少人需要保障房安居工程的房子,制定详细的规划,而且每年必须公布有多少保障房已经竣工,已经分配到老百姓的手上了。
另外,保障房住房市场必需要跟市场化的商品住宅分开,价格机制也应该分开,并在保障房这一块增加行政管制手段。
近日为打压房价,国家近日公布了“二手房个税将由1%改为差额20%”新政,据某媒体调查采访发现,有近八成的受访者仍看涨房价。
笔者认为,二手房个税将由1%改为差额20%,实际上是将房价提升了20%,目的是冻结二手房,逼买房者购买新房。新房在哪里?在偏远的郊区,而住在偏远的郊区则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小孩读书、生活、上班等都非常不方便。在此情况下,大家还是会买市区或离市区较近的二手房,那么卖方肯定不愿承担相关税费,所以此笔费由将由买家来承担。
所以笔者认为,新政降房价的机会非常小,反倒可能再次推高房价,因为新政实施后,原本想买二手房的人会转向一手房,一手房的价格也会因此上升,随后二手房也极有可能跟进。“至于房价会上升多少,则要看需求有多大。
与北京、上海动不动就数万元每平方米的房价相比,广州目前的房价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如北京五环都卖到上万元了,按此计算,离广州市区最近的番禺一些地段的房子势必会涨到2万元每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不少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市民并没有要出售房产的意思。有网友告诉笔者说:“在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卖掉房子将几百万存入银行,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这几百万到时什么也干不了。”
对此笔者建议买房者尽快入市,卖房者可再等等。根据此前多年的经验来看,每出台一项政策,房价都会往上蹿一下,因此那些总想等等再看的消费者越来越买不起房。笔者分析认为,如果有刚性需求或者急需改善目前住宅环境的消费者最好尽快出手。
政策实施初期,郊区新盘估计不会很快涨价,所以不在意与市区距离远的消费者也可再等一下,但如果想买离市区近一些的楼房的消费者则可以尽快入手,因为这些房源降价的可能远远低于涨价的可能。
那么,对于卖房者来说,现在是否又是出手的最佳时期呢?对此,笔者认为,如果等钱用或有更好的投资项目的消费者,现在出手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再来看看,2012年中国土地市场呈现基本平稳的状态。在持续调控和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影响下,2012前三季全国土地市场出现了土地市场成交降温,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的情况。但全国土地市场成交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回升。根据调查统计数据,2012年6月至11月,全国拿地面积占全年81%,同比增长48%,拿地金额占全年83%,同比增长了数倍。从单月来看,12年7月起,拿地面积与金额同比都有较大的涨幅。特别是2012年10月,单月拿地金额达到了290亿元。11月单月拿地面积更达到了446.36万平方米,都创下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以来的新高。
笔者认为,从2013开年起,楼市就迎来了开门红。房产的供应量从2013年1月开始就呈现上升的态势。1月份期间,北京市就已经成交了8宗经营性用地,其中包括海淀玉渊潭等多宗热点地块,且还有多宗地块等待出让。若不出意外,今后还将有不少地块密集成交。除了土地成交量增加之外,土地成交价也在不断增高。多个城市出现高总价、高地价、高溢价的地块。
除了房产市场有大量供求之外,消费者对于房地产的需求也没有放低。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主要的54个城市,截止2013年1月13日,新建住宅签约套数达到了104819套,相比12月份前13天的124996套下调了16%。但同比2012年1月份的前13天的51479套上涨幅度则达到了103%。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表现依然不俗。《2013年2月份典型城市土地成交报告》指出,2013年2月份,北京等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合计为8 1 1 . 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4.1%,同比增长17%;土地成交均价为3882元/平方米,环比增长35.2%,同比则增长161%。笔者认为,房价的继续上升可能是房地产继续走俏的一个标志。上述数据表明,虽然国家使用了种种调控手段来控制房价,但是收效并不显著。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供给就有需求。目前房地产业所表现出的仍然是需大于供的不均衡状态,市场还仍未饱和。而且,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城市中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从而使得已经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显得更为紧张。地价上涨了,房价自然也会跟着上涨。如果国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行业紧张的供求关系,想要使房价下跌是很困难的。
据《2013-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参股并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房地产呈现回暖趋势,相比于2012年的形势,2013年的房地产业会更加令人期待,有可能会出现量、价同时上升的态势。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无疑一个好消息,而且,就目前形势而言,不太有可能出现之前讨论很火的房产泡沫的现象,在未来两年内,房产走势都会比较稳定,大起大落的情况发生几率较小。但同时,也存在这样的可能,那就是2013年的房价会继续上涨,但是涨幅力度不大。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可能会面临较大上涨压力,武汉、南京、成都等二线城市面临的上涨压力相对较小。总的来说,2013年的房地产业可能会是一个稳中有升的局面,仍会保持增长的劲头。
![]()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中房商学院 原创,本文地址:http://www.zhongfang.org.cn/hangye/2357.html |
摘要:成立于1984年的万科,头30年集团副总裁层面的女高管,仅肖莉...
摘要:自十八大提出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后,我...
摘要:波澜起伏的2018年即将与我们告别。在这一年里,不论是房企,...
接待或拜访是企业活动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接待的形象,影响了企...
摘要:刚刚过去的2018年似乎是房地产行业发生质变的一年,在多城多...
摘要:1月17日,万达集团对外公布了董事长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所作的...
摘要:从9月底开始,星星点点的楼市降价消息逐渐汇成一场疾风骤雨,...
摘要:业内多位专家表示,明年房地产市场不会有明显回暖,未来或偏...
摘要:2018年,房地产行业被焦虑所笼罩。土地流拍、限制降价、去化...
摘要:中国大中城市房价降温的态势进一步显现。在一线城市房价环比...
摘要: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劳务税司近日发布《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12366...